器為茶之父
茶具通常是指茶壺、茶杯、茶碗、茶盤、茶盅、茶托等飲茶用具。一套精美的茶具,配上一壺好茶,列杯分茗間,既表親朋情誼,又是藝術品德陳列欣賞。
本文將介紹如下茶具
1.茶盤,2.茶葉罐,3.茶壺,4.蓋碗,5.品茗杯,6.公道杯,7.審評杯組,8.過濾網和濾茶渣,9.隨手泡,10.茶巾,11.聞香杯,12.杯墊,13.養壺筆,14.賞茶荷,15.水盂,16.普洱茶針,17.壺承,18.蓋置,19.茶道六用,20.茶玩。
這些茶具搭配組成干泡法,濕泡法,茶葉審評泡法?,F在茶桌、茶席的布置又加入更多元素,茶人可以根據自己實際使用情況靈活的搭配茶具,增加品茗的整體感受。
1“干泡法”與“濕泡法”有區別?
當然有,主要體現在茶桌面“濕”的面積;而茶盤大小決定濕的面積,濕的面積大則偏向濕泡,面積小則偏向干泡?,F在泡茶更追求美觀、藝術性、整潔、方便收拾等,干泡法便開始被推崇,但限制是同時只能沖泡一泡茶或幾泡。但在茶葉審評中還是濕泡法更合適,通常都是數十泡同時進行。也因此在茶具選擇上不僅要考慮自己平時“干”“濕”泡的情況,還要結合選用是茶壺還是蓋碗,輔助茶具也各自不同。
1茶盤
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、茶壺、茶道組、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。有圓月形、棋盤形、扇形,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,夾層用以盛廢水,也可以是抽屜式的,也可以是嵌入式。
茶盤的排水方式有盛水型和接管型兩種。盛水型適合不常喝的朋友,而接管型則適合常喝或泡大量茶的茶友。
使用端茶盤時,要先將上面的茶壺、茶杯、公道杯拿下,以免失手。
用完后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,而是用干布將其擦干。
2茶葉罐
茶葉罐,形狀各異,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。而且,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名貴與否,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。
使用茶葉罐用完后要立刻密封好,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。
3茶壺
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。主要用來泡茶,由壺蓋、壺身、壺底、圈足四部分組成,壺蓋有孔、鈕、座、蓋等細部。壺身有口、延(唇墻)、嘴、流、腹、肩、把(柄、扳)等部分。
使用紫砂壺或者陶壺,使用同一類型的茶來養,避免使其因接觸不同質地的茶而顏色不純。紫砂壺吸附性強,不同質地的茶沖泡,長期以往會影響茶湯的口感,偏離茶實際的口感。
使用茶壺時,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,而應朝向自己。
用茶壺傾倒茶湯時,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,以免茶壺傾斜時,壺蓋滑落摔碎。
4蓋碗
蓋碗是一種上有蓋、下有托、中有碗的茶具,又稱“三才碗”“三才杯”,蓋為天、托為地、碗為人。此外,蓋碗也可當做品茗杯使用。
使用用蓋碗茶時,要先揭開碗蓋,再嗅蓋香,后聞茶香。
不可將碗蓋、碗身、碗托三者分開,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。
5品茗杯
品茗杯也叫茶杯,是用來品飲茶湯的。
使用拿品茗杯時,手要收攏,以示大權在握?;蛘呖奢p翹蘭花指,以顯儀態優美、端莊。
6公道杯
公道杯也稱茶盅,用來盛放泡好的茶湯,同時也能沉淀茶渣。用公道杯分茶,可使每只品茗杯分到的茶水一樣多,以示公平,故稱公道杯。
使用
泡茶時,應將泡好的茶湯馬上倒入公道杯內,隨時分飲,以避免因茶葉長時間浸泡而使茶湯太苦或太濃,從而保證正常的沖泡次數中所沖泡的茶湯滋味大體一致。
7審評杯組
審評杯組,是用來審評判斷綠茶、白茶、紅茶、黃茶的品質等級。把審評杯換成蓋碗,這樣的組合是用來審評烏龍茶的,如鐵觀音、武夷巖茶。近些年審評碗、審評匙開始出現在一些日常的茶桌上,因為審評碗在看湯色,審評匙在聞香上更加直觀方便。
使用時按照審評要求進行使用。
8過濾網和濾網架
過濾網又名茶漏、濾網,是用來過濾茶渣的,網面一般為不銹鋼細網、棉線網、纖維網罩。濾網架則是用來放置過濾網的器皿。過濾網不用時要放回到濾網架上。
使用過濾網時,要將其放在公道杯的杯口,并注意過濾網的“柄”要與公道杯的“柄耳”相平行。過濾網用后要及時清洗。
如果是鐵質的濾網架,用后要及時清洗、擦干,不宜長時間侵泡在水中。
9隨手泡
隨手泡是現代泡茶時常見且方便的燒水工具。
泡茶過程中,不可將壺嘴面向客人。
如果是新壺,那么在使用前應加水煮開后浸泡一段時間,以去除壺中的異味。
10茶巾
茶巾又稱“茶布”,用來擦拭茶具上的水漬、茶漬,尤其是茶壺、品茗杯等的側部、底部的水漬和茶漬。
茶巾只可擦拭茶具飲茶、出茶湯以外的部分,而不能用來清理泡茶桌上水、污漬、果皮等。
泡茶過程中,將雙手輕搭在茶巾上,是泡茶禮儀的基本規范之一。
茶巾使用后不可暴曬,以免變硬。
使用茶巾時,一只手拿著茶具,另一手的拇指在上,其余四指在下托起茶巾,然后輕輕擦拭水漬、茶漬。
使用后要正確折疊:將茶巾等分三段分別向內對折,再等分四段,重復以上過程。
11聞香杯
顧名思義,聞香杯指的就是用來嗅聞杯底留香的器具,它與品茗杯相配套,質地相同,加上一個茶托,則為一套品飲組杯。
使用聞香杯時,可先將茶湯倒入杯內,然后將杯倒扣在聞香杯上,用手將聞香杯托起,迅速穩妥地將聞香杯倒轉,使聞香杯倒扣在茶杯上,穩穩地將聞香杯豎直向上提起(將聞香杯再次倒轉),使杯口朝上,雙手掌心向內夾住聞香杯,靠近鼻孔,聞茶的香氣,邊聞邊搓手掌,使聞香杯發生旋轉運動,以使聞香杯的溫度不至于迅速下降,利于香氣的散發。
12杯墊
杯墊又稱杯托、小茶盤,是用來放置茶杯、聞香杯的器具。
用杯墊給客人奉茶,顯得衛生、潔雅。
杯墊用后要及時清洗,若是竹質、木質的則應通風晾干。當然,紙質的杯墊除外。
不管是何種材質的杯墊,都不能經常跌碰。
13養壺筆
養壺筆可保養紫砂、陶瓷等各類茶器;同時還可刷碎茶葉、吸附茶盤上多余的水分、養開片的杯子,清潔茶壺死角以及清洗茶玩等。
用養壺筆將茶湯均勻地刷在壺的外壁上,使壺的任何一個面都能夠清洗到,以讓壺的外壁油潤光亮,看起來更美觀。
若使用竹木質地的,因易受潮,所以每次用完后要及時晾干。
14賞茶荷
賞茶荷形似一片荷葉,用來暫時盛放從茶罐里取出的干茶,以鑒賞茶的色澤及外形。承裝茶葉后,可評估沖泡方法及茶葉量多寡,之后才將茶葉倒入壺中。此外,也可在賞茶荷中將茶葉略為壓碎,以增加茶湯濃度。賞烏龍茶時,還可以聞干茶的香氣。
使用賞茶荷時,不可將手直接碰觸茶荷的缺口處。
拿賞茶荷的正確姿勢是: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別捏住茶荷的兩側,將茶荷放在虎口處,另一手抵住底部,請客人賞茶。
15水盂
水盂又稱茶盂,用來存放泡茶過程中的廢水、茶渣。
水盂是用來盛放涼了的廢水和茶湯,不可做他用。
由于水盂容積小,倒水時盡量要輕、慢、以免廢水溢濺到茶桌,并及時清理廢水。
在泡茶過程中,泡茶者可用水盂里的水來洗手。
16普洱茶針
普洱茶針是用來撬取普洱餅茶、磚茶、沱茶等緊壓茶的器具。
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先將普洱茶針插進茶餅中,然后用力慢慢向上撬,用拇指按住撬取的茶葉取
對于不同形狀的普洱茶,撬取順序是不同的。如果是茶磚,應從茶磚的側面入針;如果是茶餅,則應從茶餅背部中心的凹陷處入針;如果是沱茶,則應沿著沱茶條索撬起。
如果是較松散的緊壓茶,同樣要使用普洱茶針,若用手掰的話會使茶不均勻,不易泡開也不易掰碎。
17壺承
壺承又名壺托,是專門放置茶壺的器具。其功用是承接壺里濺出的廢水,以保持茶桌干凈。
若將紫砂壺放在壺承里時,在壺承上面放個布墊子,避免彼此磨損。
18蓋置
蓋置又名蓋托,是在泡茶過程中,用來放置壺蓋的器具,以防止壺蓋直接與茶桌接觸,減少壺蓋破損。蓋置的形狀有多種,有盤狀、木樁形等。
使用蓋置后應立即清洗,以免因茶漬明顯影響飲茶心情;茶漬造成外觀色差。
19茶道六用
茶道六用,也叫茶道組合,是茶夾、茶漏、茶匙、茶則、茶針、茶筒六件泡茶工具的合成。
茶夾(茶鑷):溫杯過程中,用來夾取品茗杯和聞香杯。
茶漏:向茶壺投放茶葉時,將茶漏放在壺口,可擴大壺口面積,防止茶葉外漏,適用于壺口小的紫砂壺或陶壺。
茶匙(茶刮):大彎耳勺狀,用來向茶壺和蓋碗中撥導茶葉。
茶則(茶勺):長勺子狀,用來量取茶葉,即從茶葉罐中取出茶葉。
茶針(茶通):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通,或放入茶葉將茶葉撥勻,碎茶在底,整茶在上。
茶筒:用來盛放茶則、茶匙、茶漏、茶針和茶夾五種茶具的容器。
取放茶道六用時,不可手持或觸摸到用具接觸茶的部位。
茶道六用是泡茶的輔助工具,可根據需要適當使用,以提供便利。
20茶玩
茶玩也稱茶寵、茶趣具,用來裝點和美化茶桌,是大部分愛茶人士的必備愛物。茶玩是需要用心“養”的,品一口茶,把玩著手中的茶寵,別有一番情趣。
泡茶、品茶時,和茶桌上的茶玩一起分享甘醇的茶湯,更能增加和茶伴之間的友情,茶的香味自然撲鼻而來。
養茶玩別老用剩茶,是一邊喝茶一邊用細毛筆輕輕撫刷。
要用茶水澆濯,不可用白水。這樣摸上去會有溫潤順滑的手感。
使用同一類型的茶來養茶玩,避免使其因接觸不同質地的茶而顏色不純。